您好,欢迎来到 中国大学生在线!
2018年7月11日,淮阴工学院“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第五季”支教团云南小分队的志愿者们来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走进国家级非遗传人、云南白族银器锻制技艺大师寸光伟的工作坊,共同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理念与路径。
“从我们了解非遗到现在其实也没有多少年,之前我们根本就不了解,国家还会重视我们手艺人,还把我们列为保护的对象,我们根本想都没想过,做梦都没想过。”寸光伟大师这样和淮工学子说道。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一带一路”为非遗发展带来了百年难遇的巨大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一带一路”上呈现给世界最好的中国礼物。
淮工学子就非遗传承人的坚定初心、手工经历、对手工技艺的发展期望以及一些传承非遗的创新点与寸光伟大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参观银器制作的相关流程和技术手段,观赏了来自制作精美的酥油灯、银壶、针线筒、银镯等作品实物,体验“一把小壶10万锤”的工作方法、技巧和工作强度,充分感受到“一寸银器、一片匠心”的独特文化魅力,新华匠人正在用精湛的手艺,绵延千年的传统文化,敲响走向世界的大门。
作为第五代非遗传人,寸光伟介绍了云南大理鹤庆新华村手工银器制作的传统,分享手工银器制作的未来发展方向。在他看来,面对机器复制技术对手工艺的冲击,年轻一代手工银器制作者应该勤奋工作,不断学习,保持开放的视野,积极参与各领域的交流合作。“非遗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属于手工艺人的精神支柱。纵使它暂时宝珠蒙尘,也终有它重获荣光的那一天。”寸光伟朴实而认真的讲述彰显了一位艺术家的诚恳、执着与责任感。
在“互联网+”时代,市场的拓展变化对寸光伟而言同样感同身受。他告诉同学们,每天起床后,打开电脑、登录QQ是他必做的一件大事,看最新的金银价格,和客户联系订单、发货等,完全是订单式生产。
据了解,新华村从唐代南诏国时期就有人从事金、银、铜器手工加工工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银器有价,工艺无价。小锤敲过一千年,大理鹤庆银器锻制的千年传承,是靠那一柄小锤一下一下敲出来的,匠心精神完美呈现。
今年暑假,淮阴工学院“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第五季”支教团的同学也通过对中国非遗文化的视频记录、走访调研、实地观摩,聆听非遗传承人不忘初心坚守的故事,制作非遗作品,对青年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积极的作用,引导和激励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促进中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仰望星空 西安交大助梦泾阳中学学子
[2018-07-13]弘扬低碳 投身志愿——浙理工学子赴低碳馆实践
[2018-07-13]关爱农村留守老人 江财学子在路上
[2018-07-13]浙师学子走进养老院:齐家美以孝 青春助力养老服务
[2018-07-13]河南农大学子调查猪的流行病:养猪的“一养二防三治疗”
[2018-07-13][传统文化]东科学子听传统号子 享渔歌文化
[2018-07-13]E路E梦浙江行 浙商大学子暑期实践进社区
[2018-07-13]河南农大学子走近龙门石窟:祖先的瑰宝正被自然慢慢地夺去
[2018-07-13][理论宣讲]西南政法学子:宣法下基层 护航安全童年
[2018-07-13]中量大学子访校友:四年沉淀 一生受益
[2018-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