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中国大学生在线!
7月10日-7月24日,南京工程学院9名大学生回到家乡沛县,来到江苏省徐州市沛县胡堡村留守儿童“希望来吧”基地开展为期1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该暑期支教活动起始于2014年,到了今年已经是第四期了。
支教活动包含思维启发、自护教育、课业辅导、亲情陪伴、传统文化感悟等多方面内容,为近40名当地留守儿童带去一个七彩美好假期。
自护教育 祖国花朵的安全认知
“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自护教育课堂上,志愿者们巧妙地运用自编儿歌等生动有趣的形式,交给孩子们溺水、盗窃、交通安全、自然灾害等常识。针对当地农村多田地坑洼、交通环境差、防范设施不健全的现状,志愿者们专门讲授了溺水、火灾、交通隐患等防范常识和救助方法。就像团队指导老师说的,孩子们常常逗留的教室也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让孩子们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更能帮助他们树立健全的安全意识。除此之外,志愿者们还组织了防震演练、防火训练等活动,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趣味课堂 枯燥知识的华丽变身
不论是科技讲堂上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科技小作品,还是传统文化课堂上师生一起抑扬顿挫的吟诵、学习十二生肖和书法、中国结等传统文化;当志愿者们将知识用有趣的方式教授时,孩子们一改常态,都愿意认真地汲取其中的知识。当一个8岁的孩子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望远镜对准老师,当孩子们放飞组装好的气球直升机后扬起手欢呼,他们脸上洋溢着的是掩饰不住地天真自信。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孩子们在传统文化课堂中化身“小小朗读者”,他们的读诗声抑扬顿挫,颇有风范。书法课上孩子们提笔专注,书写认真,祖先的文化遗产得以在孩子们的手中发扬光大。
心手相伴 亦师亦友的真情给予
对于老师,孩子们给予了足够的信任。对于孩子,老师们也将心全然放在了他们那里。课间休息时,孩子们常常会和老师们一起练习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的动作技巧,也会自然地和老师们一起下棋和看书。在课堂,志愿者们是传授知识的老师。课堂外,玩累的孩子将头枕在老师的臂膀上,活泼地他们也常常来追看志愿者们捕捉的镜头而后开心地笑着跑开。十四天的心手相伴,是一场用心走过的历程;每一天孩子们放学后挥着手大声说:“老师再见”,志愿者说:“每一天都很劳累,却是极幸福地劳累着。”
雏鹰飞翔 九人团队的大梦想
当地农村人口大量走向城市务工。对于当地留守儿童而言,比家庭经济困难更可怕的是亲情陪伴的缺少和认知能力的极度匮乏。没有孩子喜欢孤孤单单地,不管是调皮的还是文静的孩子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也许社会的大环境并不能马上得到改观,打工的父母也有他们的苦衷。但志愿者们想要呼吁的是:父母身在外地,哪怕再忙再累也别忘了和孩子多交流。社会各界的力量可以弥补陪伴的缺失,但来自父母的关怀是不可取代的。同样,志愿者们十四天的陪伴和教育并不能完全弥补孩子心里的空缺,而只能努力培养他们健康乐观的品格。九人团队与孩子们的约定不变:明年再见!
[实践调研]武理工学子调研航运人才新挑战
[2017-07-28]曲阜师范大学G6B2实践队 宣传孔儒文化 收获文化自信
[2017-07-28][实践故事]深入学习两学一做,福州大学将党支部建在实践队
[2017-07-28][实践故事]扬大广陵学子:警察叔叔 上课啦!
[2017-07-28]安徽理工大学学子 :走进扶贫村,伴童‘益’夏行
[2017-07-28][实践故事]山东大学生:互联网+网络强国战略走基层政策宣讲
[2017-07-28][暑期实践]武大学子行走中华,奔赴北京寻访名企
[2017-07-28][社会调研]山东学子深入平邑开展扶贫调研活动
[2017-07-28][实践故事]重庆大学生“乡”约燕窝 为雁群起飞护航
[2017-07-28][实践故事]众行致远,探路启航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