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中国大学生在线!
7月1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非遗传承实践团赴南京高淳开展了保护方言实践活动,在南京市高淳区淳溪镇走访调查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询问他们对于当地方言的了解,以及方言逐渐流失这一大问题的看法与建议。
队员们询问了当地老人一些关于高淳方言的历史来源,他们对于子孙后代学习高淳方言的看法,队员们用蹩脚的高淳方言与当地老人进行交流,大家半懂不懂的样子,引起老人们哄堂大笑,同时,这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年轻人对方言感到陌生的这一情况,说明传承高淳方言势在必行。同时对20-40岁年轻一代父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的结果也足以反映文化遗产流失这一严重问题。
随后,队员们采访了当地保护方言专家袁家旺先生,老先生精神气十足,和大家讲述了二十年来他对于高淳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做的一系列工作,包括走访调研,搜集材料,宣传活动等等。老先生是保护高淳方言第一人,他为高淳方言做出的贡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先生说:“高淳方言是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古老而珍贵,保护并传承高淳方言是一件难事,同样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高淳本地人都对高淳方言有一种母亲般的亲昵与依恋,他们就像热爱自己的家乡一样热爱高淳方言。古人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虽然离家久远,但是乡音无改,乡愁勿忘。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僵硬的词汇,在高淳人民古老而柔软的情怀下,显得熠熠生辉。这不仅对我们这次实践活动意义久远,对于高淳方言的保护与传承也有很大帮助。
[实践故事]关爱留守儿童:让“留守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
[2017-07-13][实践育人]聊城大学社会实践小组举办“爱心守护 播种希望”活动
[2017-07-13][实践故事]石梁云端上的师与生
[2017-07-13][实践故事]烛光亮梦 励志三下乡
[2017-07-13][实践育人]激情燃七月 清风送莆田——福建医科大学暑期“三下乡”活动
[2017-07-13][实践育人]科技河海,帮扶少年
[2017-07-13][实践育人]新圩新曦,不说再见
[2017-07-13][实践育人]开窗明路:伸出志愿手,接梦想岀山
[2017-07-13][实践育人]东科学子志愿宣传垃圾分类:四色志愿衣,七彩调研心
[2017-07-13][实践育人]心爱相宁,微爱童行
[2017-07-13]